https://www.sunwz.cn/

鸡苗1到10天的养殖技术

鸡苗出生后的前10天是其生命历程中最为脆弱且关键的阶段,这一时期的养殖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鸡苗的成活率、生长发育速度以及后续的健康状况和养殖效益。以下将从环境控制、饲养管理、疾病防控等多个关键方面,详细阐述鸡苗1到10天的养殖技术要点。

一、精心打造适宜环境

(一)温度精准调控

温度是影响鸡苗生长发育的首要环境因素。鸡苗1-3日龄时,育雏舍温度应严格控制在33-35℃;4-7日龄,温度可适当降低至31-33℃;8-10日龄,温度保持在29-31℃较为适宜。在调控温度时,需使用精准的温度计进行测量,并将温度计悬挂在鸡苗活动区域上方约10-15厘米处,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。同时,要密切观察鸡苗的分布和行为表现,若鸡苗扎堆、靠近热源,说明温度偏低;若鸡苗远离热源、张口喘气,则表明温度过高,需及时调整供暖设备或通风量。

(二)湿度合理维持

适宜的湿度有助于保持鸡苗呼吸道黏膜的湿润,减少粉尘对呼吸道的刺激,促进鸡苗的健康生长。1-3日龄时,育雏舍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5%-70%;4-10日龄,相对湿度维持在60%-65%为宜。可通过在地面洒水、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等方式增加舍内湿度;若湿度过高,则需加强通风换气,降低湿度。

(三)通风良好保障

良好的通风能够及时排出舍内的有害气体,如氨气、二氧化碳等,为鸡苗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。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,应适当开启通风口或使用通风设备进行通风换气。通风时要注意避免冷风直接吹向鸡苗,可在通风口设置挡风板,使空气均匀地流入舍内。一般每天通风3-5次,每次通风时间根据舍内空气质量和外界天气情况灵活掌握。

(四)光照科学设置

光照对鸡苗的采食、饮水和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影响。1-3日龄,可采用24小时连续光照,光照强度为20-30勒克斯,以方便鸡苗尽快熟悉环境,找到饲料和饮水;4-10日龄,每天光照时间可逐渐减少至22-20小时,光照强度降至10-15勒克斯,避免强光刺激导致鸡苗过度兴奋,影响休息和生长。可使用白炽灯或节能灯作为光源,灯具要均匀分布在育雏舍内,确保光照均匀。

二、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

(一)开食开饮及时准确

鸡苗出壳后24-36小时是开食开饮的最佳时间。开饮时,应使用清洁、温度适宜(约20-25℃)的凉开水,可在水中添加适量的葡萄糖、维生素和电解质,以补充鸡苗因出壳和运输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和水分,增强鸡苗的体质和抗应激能力。开食时,选用颗粒大小适中、营养丰富的全价配合饲料,将饲料撒在开食盘或塑料布上,让鸡苗自由采食。开食初期,要少量多次投喂,每隔2-3小时喂一次,随着鸡苗日龄的增长,逐渐增加每次的投喂量和延长投喂间隔时间。

(二)饲料营养均衡全面

1-10日龄的鸡苗生长迅速,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较高,因此要提供营养均衡、易于消化的全价配合饲料。饲料中应含有足够的蛋白质、能量、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,以满足鸡苗生长发育的需要。一般来说,1-3日龄的鸡苗饲料蛋白质含量应在22%-24%左右;4-10日龄,蛋白质含量可适当降低至20%-22%。同时,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新鲜度,避免使用发霉、变质的饲料,以免引起鸡苗中毒或消化不良等疾病。

(三)饲养密度合理控制

合理的饲养密度能够为鸡苗提供舒适的生活空间,有利于鸡苗的生长发育和健康。1-3日龄时,每平方米饲养鸡苗30-40只为宜;4-7日龄,每平方米饲养25-30只;8-10日龄,每平方米饲养20-25只。随着鸡苗日龄的增长,要及时调整饲养密度,避免因饲养密度过大导致鸡苗拥挤、采食不均、生长缓慢以及疾病传播等问题。

(四)日常观察细致入微

养殖人员要每天仔细观察鸡苗的精神状态、采食饮水情况、粪便形态和颜色等。正常情况下,鸡苗活泼好动、反应灵敏、采食积极、粪便呈灰褐色且成型。若发现鸡苗精神萎靡、食欲不振、羽毛松乱、呼吸困难、腹泻等症状,应及时查明原因,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。同时,要定期对鸡苗进行称重,了解其生长发育情况,以便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方案。

三、全面细致的疾病防控

(一)卫生清洁严格落实

保持育雏舍的清洁卫生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。每天要定时清扫鸡舍内的粪便、杂物,保持地面干净整洁;定期更换垫料,防止垫料潮湿、发霉;对鸡舍的墙壁、地面、用具等要进行定期消毒,可选用过氧乙酸、戊二醛等高效、低毒的消毒剂,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稀释后喷雾消毒,每周消毒2-3次。同时,要注意保持鸡舍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,及时清理垃圾和积水,防止蚊蝇滋生和野禽入侵,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。

(二)疫苗接种按时进行

根据当地的疫情情况和免疫程序,按时为鸡苗进行疫苗接种,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关键措施。1-10日龄的鸡苗常见的疫苗接种有新城疫疫苗、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等。在接种疫苗时,要严格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,注意疫苗的保存条件、接种剂量和接种方法,确保疫苗接种的效果。同时,要建立健全的免疫档案,记录好鸡苗的免疫时间、疫苗种类、接种剂量等信息,以便查询和管理。

(三)药物预防合理使用

在鸡苗1-10日龄期间,可根据鸡苗的健康状况和当地疾病流行情况,合理使用一些药物进行预防。例如,可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、抗球虫药等,以预防细菌性疾病和球虫病的发生。但要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,避免滥用药物导致鸡苗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问题。同时,要严格按照药物的使用说明进行配制和使用,确保用药安全。

鸡苗1到10天的养殖需要养殖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细致的管理态度,从环境控制、饲养管理到疾病防控,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。只有做好这些工作,才能为鸡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,提高鸡苗的成活率和养殖效益,为后续的养殖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